湖北日报讯(记者刘畅、实习生武维娜、闫蕾伊)7月11日,在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的荷塘里,工人们正忙着搭建可随水位升降的人工巢台浮板,这是为珍稀物种青头潜鸭量身定制的“产房”后续加固工程。
为了让迁徙来的青头潜鸭安心繁殖下一代,武汉市已在豹澥湖、祁家湾等栖息地完成 100 个人工巢台搭建,其中 13 个已被青头潜鸭“征用”,成功孵化 22 只鸭宝宝。
前不久,水位上涨,武汉观鸟协会迅速组织志愿者扩大加固规模,截至今年六月底已累计完成可升降改造 79 个。升级后的人工巢台更 “智慧”,结构稳固、能自动适应水位变化,还铺上淤泥和水生植物,力求为青头潜鸭提供最舒适的繁衍之家。
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,曾有 “鸟中大熊猫”之称。20 世纪后期,受栖息地丧失和水生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,种群数量急剧减少。
2024年,武汉首次在豹澥湖虾塘试用人工巢台,并顺利繁殖出首批雏鸭,打破“自然繁殖成活率低”的困境。为了给青头潜鸭营造更安全的家园,武汉市划定了区级保护红线,建立生境恢复示范点,在青头潜鸭繁衍密集区域,当地居民主动推迟水草收割时间,以免影响它们“坐月子”。
“人工巢台不仅提高了繁殖成功率,更彰显了人类与自然共生的智慧。”国际湿地专家点评。依靠一系列创新举措,武汉十年来将青头潜鸭种群从近乎“清零”培育壮大至540只只,种群数量占全国的1/5。
炒股配资首选,配资门户首页,便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